一部刻在石壁上的信鸽巨著
钱邦伦
清代,宝顶石窟圣寿寺联语云:是名山,是灵山,五岳归来观宝顶;非梦境,非幻境,三心扫去见玉鸽。
信鸽,圣洁的象征,社会文明进步的希翼,托起梦想的精灵。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。石刻造像分布在北山、宝顶山、石篆山、妙高山等四十多处,共五万余尊,其中,有不少石刻鸽子造像。这部石窟艺术佳作,创始于唐,历经五代、两宋,迄于明、清。她将释、道、儒三教溶于一炉,生动形象地讲述灵鸽的故事,是我国古代的石刻艺术的瑰宝。宝顶山石窟,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东北十四公里的宝顶山。那里古树参天,独秀众峰,寺庙殿阁峥嵘,红墙环绕,石刻造像林立,精美绝伦,“前岩后寺佛几千”,是川东的一大丛林 。其中,不乏信鸽石刻塑像,或立于光环,静如处子,或展翼凌空,若禅乐天籁,不鼓自鸣,栩栩如生,堪称一部雕凿在石壁上的信鸽宏篇巨著,这部作品距今千年,但仍图文并茂,赏心悦目,令人百读不厌,她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爱鸽、养鸽放飞的情景,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是研究巴蜀古代信鸽文化的重要资料。
笔者喜欢旅游名山,放飞信鸽。曾经游览年代久远的苏州西园寺庙,寺内塑有500罗汉,其中有3尊罗汉的手握有鸽子。罗汉或欲擒故纵,喜笑颜开;或眉飞色舞,展翅端详;或愁眉不展,担心逃逸。武汉归元寺也有500尊罗汉,或滩头垂钓,或岭外放鸽,生活气息浓郁。其中两尊带有鸽子,一羽被握于罗汉手中准备放飞,另一尊罗汉的头上蹲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鸽子,目视远方,表情肃穆、庄严,名曰“鸠鸽尊者”。可谓:“头顶鸠鸽清凉千秋月,常游法界迹恒隐,罗汉禅坐莲台一枝花,永驻春风心自悟。”(注:法界。佛教语,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。恒隐:长期、永久之意)。而巴蜀名刹宝顶山佛弯石刻“六道轮回图”,亦称“六趣唯心图”,圆心坐一名修行者,心际放出六道毫光,将法轮分为六格“表万缘发于心”。毫光中,雕凿众多小圆龛,立佛像和菩萨像。在修行者左心房放射出的毫光上,站立一羽鸽子。这羽鸽子,目光如电,璀璨明亮。炯炯有神,正如一位女诗人赞美这羽石立鸽诗云:“你的眼眸是两只熟透的黑苹果/就像我从一首诗的姿态里/读到你很深的眼眸/那首诗很长/像我整整的一生/句子里的火花总是很亮/唤醒沉睡的呼吸/越过南窗”。
为什么古代的雕塑家要将鸽子树立在修行者心扉放射的毫光上呢?无论达官显贵,士农工商,或是凡夫俗子,妇孺稚童,游览宝顶石刻,都要将毫光灵鸽当作图腾顶礼膜拜呢?联语云:“佛都洞府,寻幽探胜登宝顶观鸽,莫问僧俗同享法喜(注:法喜,为佛教语言,即闻、见、悟、佛法产生的喜悦);香山禅院,过客堂品禅茶尊客,何分你我共沐佛思”(尊客:尊重宾客)。相传在宋代绍兴年间,著名的佛教大师赵智凤,出生在古昌州(今大足)一个贫苦农民家里。他自幼聪明,5岁时,父亲去世,母亲就把他送到宝顶寺当小和尚。在此苦读经书十年,才智超群,老和尚送他到峨眉山寺庙深造“留学”三年,攻读佛学经典,潜修精进,心中逐渐形成宏愿抱负,欲修建一处大型的佛教道场,以报佛祖,以训后生。有一天,他在一棵古柏树下吟诵佛经,瞧见一羽幼鸽负伤坠地。空中岩鹰盘旋,欲捕食幼鸽。赵智凤赶走老鹰,将幼鸽捧回禅房,精心医治,不久伤愈,长得羽毛丰满,身强体壮。三餐饭后,幼鸽便飞到赵智凤的肩头或手上,“咕咕”地与其对话;烈日炎夏,扇动翅膀鼓风,让他庇荫纳凉。精舍千重,智凤诵经读典,行至三叉路口,不辨方向,鸽子则在前面飞行,为其指明路径。西行修学届满,赵智凤离开峨眉山,那羽鸽子领着赵智凤,翻山涉水,行走月余,来到昌州宝顶寺。赵智凤心中暗想:怎么又领我回这座庙呢?那老和尚还健在吗?鸽子当然明白他的心思,开展翅膀围着宝顶山大佛湾盘旋了七圈。赵智凤抬头望着鸽子,发现他原来是一个生长着双翅的飞童,心中一亮;莫非是神佛指点,为我派来了一只神鸽么?
赵智凤从小很有孝心,回到寺内首先拜望主持老和尚,没料到老和尚业已羽化圆寂两年,他悲痛欲绝,寺庙僧人见赵智凤回来谈吐不凡,为人谦恭,一致推举他做住持。
赵智凤站在宝顶山前,仔细打量呈马蹄形的山谷,三面临岩,地势幽深,古木环绕,流水碧清,真是一处森严肃穆的佛家胜地。在神鸽带领下,赵智凤来到岩前察看,发现石壁质地坚硬、细腻,正适合摩崖造像,修建一座大型的佛教道场。此时,神鸽叼着一朵金黄色的野菊花,落在赵智凤身边一坨青石上,青石眨眼间变成了一盆菊花石。赵智凤仔细观赏,心中叫绝,一幅联语在心中釀就:“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悬,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。”从此,赵智凤精心构图,编织梦想,星夜率工开山化石,历经七十余载,持之以恒,以儒家的“孝道”。释家的《华严经》,道家“清”规的广大圆融境界,把诸佛造像雕刻在宝顶山凸出醒目的地方,成为流芳百世的香山圣地,中外驰名的佛教道场。赵智凤的信念:固执得就像石头,逐梦如神鸽,虔诚而执著地信仰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。他坚不可摧的思想体现在摩崖石像上,甚至是那么地匠心独运,那么地细微与精心。
当然,必须像许多的高僧大德一样,把人生的追求与欢乐,逐梦与执着,悲悯与慈善的哲理,融汇于佛教灵鸽禅乐娓娓动听的故事之中,转化为一种平民智慧、平民精神,在石刻中凸显,弘扬于世,他将劝人为善的故事发挥到一种极致。如摩崖上的一幅《六道轮回图》,鸽立修行者心扉的光毫,静若止水,行如风弛,异彩纷呈,无不令人遐想。暮鼓晨钟,历经千年,她传出的交乐曲,是那么甜美。她是圣洁的象征,心灵高尚的楷模。她的居所虽然是一间石室,一壁苍崖,但无比神圣。正如修凡撰联道:“云影空明应听晨钟醒世梦,风声寂静且看灵鸽透禅机”。灵鸽,百鸟之王,他们幸运的栖息于古刹丛林、昌州佛弯——这佛家洁净的场所,仁慈的德行庇佑着这些生命的精灵。鸽子的心灵是有知的。故,他们使出浑身的力气与才华,把最美妙的福音献给古寺禅院、佛湾一个又一个的黄昏与早晨。另一幅《观无量寿佛经变图》,禅鸽或双双站立菩提树枝头,相对而视,暗送秋波,传递爱意;或幻化为儿童。展开双翼,振翅飞翔,指挥乐伎奏乐。或飞天伴舞,风吹鸽笛,不鼓自鸣,共演法音。禅鸽在天堂琼楼玉阁中自由地飞翔,嗡嗡昂昂之声,由近及远,又由远及近,忽高忽低。时而宏亮时而细微,宛若云中仙乐,犹似天外流韵,让芸芸众生受到禅乐的洗礼,分享幸福与快乐。无论是春风荡漾,夏雨清凉之时,还是秋高气爽,冬雪初晴之日,游览宝顶山,仿佛置身于歌舞升平的天堂世界中,就像快乐的禅鸽那样,心无羁绊地飞越在山谷或原野上。正是:禅鸽翼舞苍天静,橄榄枝摇玉宇清。石本无心,寓佛湾悬日月,玉骨冰肌皆有趣;行非刻意,经风雨历雪霜,毫光暖心亦立鸽。